剛剛在 Twitter 上面看到 Mobile01 上面的這篇文章,
說著小學生要學 FrontPage、會聲會影.. 之類之類,
看到這些,就想到了我學電腦的過程。
在我還是小學生時,學校並沒有設置電腦教室,
對電腦操作相關的知識,都是在安親班習得,
當時 MPEG 格式尚未流行,更遑論 WWW 這類東西,
電腦有彩色顯示卡或是光碟機,就已經可以嚇死人了,
以現在的標準來看,當時的電腦除了單機版遊戲外,
還真是無趣得令人發噱。
那麼,我國小的時候學到了什麼呢?
- 什麼是電腦,電腦有哪些組件
- 鍵盤與滑鼠要怎麼使用
- 什麼是 DOS,DOS 能做什麼
- 中文系統:如何載入、輸入中文、列印控制碼 *1
- PE2 *2
- BASIC *3
*1:
倚天中文系統控制列印樣式的指令,
如 ~fkt24;
,相當於現今的楷體 24 點字。
*2:
Personal Editor II,一種在 CLI 介面的文書編輯器,
後來台灣出現了漢書,最後這些都被 Word 征服了 囧
*3:
Beginner's All-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,一種程式語言。
我不得不承認,小學生學 BASIC 似乎是有些超過了,
但是它的語法其實頗簡單,也可以知道程式是怎麼運作的。
國小開始,電腦的價格開始降到一般大眾也能負擔的範圍,
大家開始擁有電腦,學電腦也成為了全民運動,
而在各方大力推動的情況下,電腦成了熱門話題。
升上國中後,Windows 95 與 WWW 開始流行了起來,
因此,我們的電腦課變得較為多元:
- 計算機概論
- DOS 指令、Windows 95 操作
- 如何拆裝電腦,電腦內部零件辨識
- 如何使用 WordPad *4
- 如何編寫 HTML *5
- PhotoImpact 3
- Office 97
*4:
Windows 95 後內建的文件編輯器,現在 XP 亦有內建,
在 Windows 3.1 時期的編輯器是 Write。
*5:
雖然當時已經有 FrontPage,但我們還是從記事本開始的,
老師也一直強調,左手軟體只是輔助啊..
如果沒記錯,國中電腦老師沒有教我們寫程式,
但在課堂中常提出邏輯問題讓同學思考。
不難發現,課程已開始與套裝軟體綁在一起,
而高中時的電腦課內容,更是變本加厲地教著套裝軟體:
- 計算機概論
- Windows 98
- Office 2000
- FrontPage
- Visual Basic 5
- PhotoImpact 6
可以發現,這時除了計算機概論與作業系統外,
課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套裝軟體的操作。
電腦課中讓許多同學苦惱的,是寫程式與做網頁,
雖然這不是第一次,我仍對大家沒能學好感到可惜;
不管怎麼說,這些課程對於未來還是有幫助的,
至少,我們可以用學到的這些東西,
做出一份漂亮的自傳,或是寫出個堪用的網頁。
看到現在的小學生要學影片剪輯時,
我想到的,是「原來這些已經成為必備技能」,
但一方面卻又覺得,這似乎有些問題。
第一,雖然電腦的普及率很高,
但不見得都能處理影片,也不見得都有購買會聲會影,
比較合理的,應是使用 Windows 內建的 Movie Maker。
第二,雖然製作影片很有趣,
但很多時候,是要盯著螢幕不放地調整,
我覺得這對小學生來說負擔太大了。
或許,這樣的課程是個歡樂無限的剪貼課,
只是內容從紙片變成了影片罷了 @@
問我擔不擔心? 其實還好。
看看電腦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與使用者群的變遷,
學會文書處理以外的應用,或許比以前學會理論更重要了,
而那些專業的東西,總會有人有興趣,
也總會有人願意付錢請別人做的 (搖晃)
至於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嘛.. 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 囧
可以肯定的是,使用電腦的門檻已經降低許多,
而「學會電腦」的意義也已與過往不同了;
與其討論該不該教,我覺得更應該先提出完整的學習路徑,
免得國小一路到高中都在學同樣的東西,做同樣的事情。
是說,現在的小孩好辛苦,家長也比以前更辛苦了 Orz
[posted by cornguo @ CornGuo's BLOG, of murmurs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